文徵明与南京:明经三十载,潦倒雪盈簪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2-07-29 421 阅读
  • 举报

    文徵明与南京:明经三十载,潦倒雪盈簪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后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出生于长洲县(属今苏州)一个官僚家庭。他“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明史·文徵明传》),三位老师皆当时卓卓大家,艺事精绝。

    拜师学艺初会金陵

    文徵明到南京最早可追溯到成化二十二年(1486)。当时他17岁,与其兄文徵静省父去滁州任上,途经南京。由于行程匆匆,走马观花,这时南京给他留下的印象是粗浅的。

    文徵明真正的金陵之旅是从拜师访学开始的。明弘治四年(1491),李应祯(明代书法家,祝允明岳父)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期间文徵明师事李应祯约一年,后因父病及李应祯致仕(退休)而返吴。弘治六年(1493)秋,文徵明奉父命至江浦定山师从庄昶(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理论家)。在金陵拜师学艺期间,他也不断地结交江南才子。期间曾画《败荷鹡鸰图》,这是他在南京画的第一幅画。

    文徵明与南京:明经三十载,潦倒雪盈簪

    ▲花鸟图 文徵明

    辗转反复应试金陵

    文徵明和封建社会里大部分读书人一样,要施济世之才,求锦衣玉食,必须走科举应试这条路。

    他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二十六岁时首次来南京参加应天乡试起,到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五十三岁时止,二十七年十次应试,十次名落孙山。一次次沉重打击,改变了他的生活轨道。不过,他却对南京更加了解、熟悉了。

    文徵明与南京:明经三十载,潦倒雪盈簪

    ▲文徵明现存世最早的画作《金焦落照图卷》,作于26岁

    从此时开始,直至晚年,文徵明一直活跃于南都(即南京)文人书家的唱合酬酢,谈榷艺文,甚为欢洽。其中,“金陵三俊”(顾遴、陈沂、王韦)是文氏交游圈中的一个重要群体。

    弘治十一年(1498)文徵明第二次来南京应试,与唐寅同行,住在友人王韦家。这次,唐寅高中第一,成为解元。第三次弘治十七年(1504)他和学生陈淳为伴。

    文徵明与南京:明经三十载,潦倒雪盈簪

    ▲玉兰图  文徵明

    第四次正德二年(1507)文徵明曾在南京作《盆兰图》。正德八年(1513),文徵明第六次到南京应试,为南京吏部尚书乔宇作《白岩图》。

    文徵明与南京:明经三十载,潦倒雪盈簪

    ▲石头花卉图  文徵明

    正德十四年(1519),文徵明第九次来南京应试,这次他住在友人许彦明处。最后一次应试是嘉靖元年(1522),文徵明在赴南京的舟中作《金山图》,只是这次依然落榜。


    ▲金山图 文徵明

    文徵明来南京应试,本以为凭才智必可金榜题名,谁知屡试屡败。他虽预感前途未卜,但年轻志雄。在他第三次来南京所写的《金陵客楼与陈淳夜话》诗中写道:

    卷书零乱笔纵横,

    对坐寒窗夜二更。

    奕世通家叨父行,

    十年知己愧门生。

    高楼酒醒灯前雨,

    旅榻秋深病里情。

    最是世心忘不得,

    满头尘土说功名。

    文徵明与南京:明经三十载,潦倒雪盈簪

    ▲采莲图 陈淳

    他没有忘却“功名”,还颇有雄心地说:“回首壮游心未已,西风策马看吴钩。”后来,失败接踵而至,每次翘首高中,榜上依旧无名。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早已成为两鬓斑白的老人。当年雄心锐气也逐渐消失在贫病失望之中。真是往事不堪回首,无限感慨在《病中》(四首,选三、四两首)一诗中倾泻出来:

    明经三十载,潦倒雪盈簪。

    疾病乘虚入,摧颓觉老侵。

    安心方外药,适趣个中琴。

    澹泊穷生计,高人独赏音。

    一病连三月,侵寻岁又更。

    人皆传已死,吾亦厌余生。

    发脱相将尽,耳虚时自鸣。

    安心是良药,此外复何营!

    最后一次应试失败回苏州后不久,虽然他被荐入京做了翰林院待诏,可是总觉心灰意冷,几次“恳辞”,终于获准返乡,从此过着清贫自娱的生活,陶醉于诗文画之中。

    访学交友神游金陵

    文徵明从十九岁到五十四岁的这段光阴,是他书法师古博习的时期,是往来吴门和金陵应试的时期,更是访学交友的重要时期。

    六朝古都金陵的风情人物在文徵明的心目中是十分美好的。他流连龙盘虎踞雄巍的关山,他赞赏万里滚滚东流的大江。他在南京的时候,足迹几乎走遍了金陵胜处,他用动人的诗章讴歌了迷人佳景胜地,如“钟山日上紫烟收”“青山靡靡识龙蟠”“金陵佳丽石头城”“帝业称雄维虎踞,游人选胜得鸡鸣”“声华谁觅乌衣巷,形胜空吟白鹭洲”“白鹭洲南月正圆”“长江天际孤帆灭”“寒城自映秦淮月”等等。特别是嘉靖六年(1527),文徵明辞官回家不久,带着儿子文彭重游金陵,这次他先游冶城,留诗《赵丽卿侍御邀游冶城》:

    落木萧萧带雨空,

    冶城高处见秋风。

    重将白发游江左,

    依旧青山似洛中。

    有客樽前谈梦鹿,

    何人天际慕飞鸿。

    荒墩寂寞埋秋草,

    犹自风流忆谢公。

    他们父子二人,又应许彦明父子之约同游嘉善寺、雨花台,文徵明写了《九日与彦明登雨花台》:

    雨花台上雨初乾,

    野色江光落坐间。

    岂谓旅游逢九日,

    共来把酒对三山。

    老年节物偏生感,

    到处云林不负闲。

    落木满空秋万里,

    暝禽遥带夕阳还。

    文徵明与南京:明经三十载,潦倒雪盈簪

    ▲雨花台  文伯仁(文徵明之侄)

    金陵的山水,不仅使他心醉神怡,同时也丰富了他的创作内容,正如他登鸡鸣山后极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情不自禁地吟哦:“独看名画绕廊行。”要说金陵最使他不能忘怀的是这里有他几位难得的挚友。他在南京引为知己的几位,不是志同,就是趣共。他们朝夕切磋艺事,诗词唱和,推心置腹的畅谈,无拘无束的来往。文徵明离开南京后,时常怀念他在金陵的诗朋画友,寄思念之情于诗篇,他写道:“别后风烟劳怅望,岁残消息定如何?”

    文徵明与南京:明经三十载,潦倒雪盈簪

    ▲桃叶渡  文伯仁(文徵明之侄)

    嘉靖九年(1530),顾璘、刘麟致仕在家,又适逢顾璘的父亲顾信八十寿辰,六十一岁的文徵明在习习金风里再次来金陵与友人相聚。老友见面,无限慨叹,千言万语,涌上笔端,唱和之作不断。文徵明从这次离开金陵后,可能因年事已高,就再也没有旧地重游了。不过,他怀念金陵朋辈之情有增无减。在八十三岁时还作诗寄金陵顾璨(顾璘之弟)、许毂(许彦明子)。

    文徵明在南京结交的友人,不少人既尊重他又了解他,真可说是心心相通了。焦竑在《玉堂丛语》里记载一段人们传为趣谈的事:“衡山待诏素不到河下拜客,严介溪(严嵩)语顾东桥(顾璘)曰:‘不拜他人犹可,余过苏,亦不答拜。’东桥答曰:‘此所以为衡山也。若不拜他人,只拜介溪,成得文衡山乎?’”顾璘的回答既是对文徵明的透彻了解,更是对文徵明高风亮节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