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黄山揽胜册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0-12-03 863 阅读
  • 举报

      “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的独特风采,吸引着我国古今很多画家去黄山游览、写生、采风。作为黄山人的黄宾虹对黄山的爱恋也不逊于刘海粟,黄宾虹曾自名“黄山山中人”;他曾九上黄山,画过无数的黄山题材。

    黄宾虹:黄山揽胜册

    黄宾虹(1865-1955)

    黄宾虹:黄山揽胜册

    黄宾虹(1865-1955) 黄山揽胜册33.8×26cm×7册页(七开) 设色纸本

      “

      山水乃画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画不写万物之形,乃传其内涵之神,若以形似为贵,则名山大川,观览不遑,真本俱在,何劳图焉”。

      ——黄宾虹”

    黄宾虹:黄山揽胜册

    黄宾虹 黄山揽胜册(之一)文殊座

      文殊座。俯视众山累累,不啻恒河沙数,风露从九天来,长夏如深秋然。

    黄宾虹:黄山揽胜册

    黄宾虹 黄山揽胜册(之二)散花坞

      散花坞。花发如锦,高与石平。

      此套《黄山揽胜册》共计七开,七开皆无上款,显然不是应酬之作。画中如文殊座、散花坞、石笋峰、渡仙桥、三天门、一线天、花峰洞等图,笔墨浑融,变巧不竭。雄秀苍郁,法备气至。尺幅虽盈尺,境界却大。毛笔似用不大的水笔,或尖或秃,笔笔如铁画银钩,一波三折,按提使转,气充力至,无丝毫怠惰;点、画之断连勾搭、枯湿浓淡,一一自然流出,笔笔到位,繁而不杂,能透善漏。

      

    黄宾虹:黄山揽胜册

    黄宾虹 黄山揽胜册(之三)莲花峰洞

      莲花峰洞近前,石笋如建幢。

    黄宾虹:黄山揽胜册

    黄宾虹 黄山揽胜册(之四)一线天

      由观止石经一线天,度仙人桥有仙人岛,折而至顶乃文殊院。

      用墨则“浓、淡、干、湿”兼用,陡增精彩,卷松翠筱,瑟瑟如闻天籁;渴笔与淡墨相济,犹见澄潭渍蓝,对之如归真境矣。“视微听冲,莫不各适其适,余亦不知夫小大精粗刚柔缓急之不齐也”(陆九渊《游龙虎山记》),正如张彦远观顾恺之画古贤,“得其妙理”、“凝神遐想,妙悟自然”,令人终日不倦。

    黄宾虹:黄山揽胜册

    黄宾虹 黄山揽胜册(之五)石笋峰

      石笋峰。高可千丈,太平道中望黄山,惟见此独出。

    黄宾虹:黄山揽胜册

    黄宾虹 黄山揽胜册(之六)三天门

      三天门。上有白云庵,磴道悬空。

      艺术贵在创新,非为泥古不化。黄宾虹先生在《论新派画》中曾说:“艺术之事,所贵于古人者,非为拘守旧法,固定不变者也。”他甚至大呼:“变者生,不变者淘汰”。“变”是黄宾虹先生成为二十世纪画坛大家的一大重要因素,也是他敢于突破、勇于求变走向成功的制胜法宝。所谓“变”并非就是说变就变的简单事情,这是一个困惑古今多少画家的难题。很多画家寻求突变,终身未能破茧而出,并非笔墨功力之高低,乃为心中之束缚不能自由出入。黄宾虹先生最重要的途径即是“师法造化”。他曾说:“名画大家,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纯纵真山水面目中写出灵性,不落蹊径,是为极品。”即便是年事已高,也不避艰险,除了九上黄山,黄宾虹先生六十九岁高龄仍登临峨眉、青城,七十二岁重游桂林阳朔胜地,足迹遍布祖国大好各地,览山川之宝藏,穷天地之常理,窥自然之和谐,饱游沃看,冥思遐想,置身心、笔墨与大自然一庐,心摹手追,积累了数以万计的写生稿,总结出了大量的丰富绘画经验。

    黄宾虹:黄山揽胜册

    黄宾虹 黄山揽胜册(之七)度仙桥

      度仙桥。涧水清冷,过雨悬瀑。

      莫愁前路无知己,黄宾虹先生在他去世后三十多年来,他在山水艺术上的创新和造诣得到了海内外越来越多的藏家和鉴赏家的肯定和赞扬,越来越多的人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他的作品,或从中汲取营养。人们从他的山水画中读出了生命力,读出了他对家乡黄山的热爱、对大自然浑厚无言之美的深情向往。而这一切恰恰体现了黄宾虹先生的作品里蕴含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和境界。

    黄宾虹:黄山揽胜册

    黄山

      胜意还需登黄山,文殊座下拜尘埃。本册《黄山揽胜》十分耐人寻味,亦于小中见大,意趣无穷。实乃收藏鉴赏之佳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