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2-04-15 954 阅读
  • 举报

      “变起伏于锋杪。”——孙过庭《书谱》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立于永徽四年,分“序”和“记”。在褚遂良笔下,“序”比较安和稳重,“记”用笔较恣肆。其线条,最突出的特征,轻灵与跳跃感。强调笔画的轻重变化,用孙过庭的话讲是“变起伏于锋杪”,这六个大字,褚遂良当之无愧。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此碑中字很难找到平直的笔画,每一笔都通过跳跃的用笔节奏展示笔画的丰富姿态,这一点,随便找出一个字都可以感受到。有人说他追求的是“唯美”,倒也不为过。我们看“鹿”,可以想见每一笔的提按动作,笔画姿态的丰富。“昆”也是同样的效果,“横折竖”必然要有丰富的节奏变化,此一笔要高出《阴符经》很多。

      所以学褚,此一特征不可忽视。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使转为情性,反之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孙过庭《书谱》

      楷书用笔,大的方面有两种:

      第一类是严谨、沉实,或叫沉着得笔触。

      这一类,可以想象一下赵孟頫的《胆八碑》、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歌》、欧阳询《九成宫》、邓石如的大字隶书,都会有这种感觉。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第二类是轻灵、活泼、流美的笔触。

      《雁塔圣教序》即是此类,还可以想象一下王羲之的“青李、来禽”小楷书、智勇墨迹本《千字文》等。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雁塔》,虽为碑刻,但流动的用笔状态传达得非常准确,甚至牵丝连带都很清晰。可以想见其书写速度是比较快的,点画起收之间不只是“眉目传情”,以至于“勾肩搭背”了。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由于书写的速度快,使得有时结构会出现不妥的地方,同时也少了些平心静气的安稳与闲和。但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禇河南在流美的道路上,给我们树立了成功典范。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由于书写的速度快,使得有时结构会出现不妥的地方,同时也少了些平心静气的安稳与闲和。但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禇河南在流美的道路上,给我们树立了成功典范。

      点 法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作点下笔宜藏锋多于露锋,《阴符经》上的点法,粗看似露锋,然其尖不是尖细的。若露锋,则应避免尖弱。藏锋是笔尖的折锋,很细微;或笔尖着纸后略停顿,使不尖弱。藏锋下笔又振动笔锋,运笔过程始终是动势,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收笔用力使笔锋恢复中正的状态。

      横 画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阴符经》横画变化丰富,长短横各具姿态,挺拔劲健。长横略带弧形。写横画执笔手指须松紧适度,注意训练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掌竖,腕发力沉着,腕平方能气力匀平。若掌不竖,即使腕平,点画无坚紧细密润泽之力。若腕不平,点画宜现欹侧之势。

      竖 画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阴符经》竖画直中有曲,下笔法与《兰亭》接近。写竖画,依竖笔横下笔之法,折锋振笔下行,或作横点状振笔下行,不可一味顺下。先一节一节振动,蓄力行笔,再发力行笔,至尽处用力收笔锋,使归正。

      撇 法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阴符经》撇画具长短粗细变化,长者劲健舒展,短者挺拔迟重。写撇画,最忌斜拂,虚飘无力,笔锋纤弱。写撇法须悬肘腕,并运肘腕。若短撇用指无大碍,长撇必须用肘腕为之。

      捺 笔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阴符经》捺笔一波三折,最为显著。一波三过折笔,取逆、涩势。手腕由左向右下平行运笔,一截截行进。同时又上下振动,更辅以指力调锋。腕不止左右运行,还须上下振动。指腕臂相互配合,而以手腕发力为主。

      趯 钩 法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阴符经》的趯钩大部分写得饱满锐利,个别处理为芒刺钩。写趯钩:作竖笔用努法,至趯处,攒锋畜力,乘势出之,出则有空回之势,不得猛向前出,使笔锋尖弱。

      戈 法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阴符经》的戈画各具意态,写法变化丰富。“我”字的戈笔,很符合右军“落干之法,峨峨如长松倚溪谷”。

      转 笔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阴符经》的转笔在“也”字有所体现,转笔有换铎和不换铎两种。不换铎的弯转处,圆转如篆书笔意,如“也”的左下角写法。转笔弯转处挺拔有力,如屈铁之力,此处之力在于弯转之前的畜力调铎,也可以说是这一笔要意在笔先,写时已想到后面的发力。

      折 笔

      

    “变起伏于锋杪”——楷书用笔


      《阴符经》下笔藏锋,有折铎入纸用笔,又在横折笔时多折铎。折铎即是换铎,用笔须提笔折铎。折笔换铎是笔法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转折笔应有意练习折铎手法。折铎而出的笔画会带动整个结字挺拔开张。用到行草书中,易使结字章法清朗劲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