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的故事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5-07-16 115 阅读
  • 举报

    金农的故事

    作者l 张震

    金农卖灯

    金农与袁枚关系很好,他写信给袁枚,问是否能帮忙卖灯,随信还托人带去一些样品。灯是竹编糊纸的那种,纸上有金农的题诗。信被送到袁枚家里时,袁枚正巧带着仆人去江北打理田事,没有及时书面答复。隔了一些时日,金农不见回信,又写了一封信再问这事。袁枚看到信后,给了回复。他很客气,先是赞扬了金农的书法,说其书法遗世独立,肯写在灯上,真是奇宝。话锋一转,袁枚又说金陵人只知道吃鸭子,懂字识画的很少,愿意收藏的更少,老是挂在集市卖不掉,不如撤了带回去。袁枚说:“先生的书法以及灯上的题诗,都是非常好的,只是时间久了,坏了破了可惜了。所以,我写此信,并托刘幔亭转达,因为他有事要去扬州办事,正好当面告知。”刘幔亭也是当时很有名的画家。袁枚在信中依然十分客气地说:“你送给我的诗扇,真是好得不得了,我会放在怀袖里,经常拿出来看看。”

    金农在金陵卖灯这事,就此为止。“扬州八怪”是后人总结时给他们下的定义,最早由清末汪在《扬州画苑录》中提到。这本书约成书于1883年,距金农去世120年。在最初的阶段,“扬州八怪”都是一个个“单体”,其作品并不一定好卖。

    金农口占

    金农住在扬州时,有许多商人请他吃饭。一日,有一个盐商宴请金农于平山堂,金农坐在首席。席间,有人提议以“飞红”作诗,轮到这个商人时,他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个诗句。参加宴会的人都说:“你作不出来,要罚的。”商人情急之下,说了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听后都嘲笑:“柳絮怎么会红?你这是杜撰吧?”金农说:“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诗。”众人说:“那你把全篇说出来。”金农遂吟道:“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听后,都服气了。

    宴席散后,商人特别感谢金农帮忙解围:“真有这诗?”金农笑道:“这是我的口占。”商人哈哈大笑,过了几日,派人送来一些礼物和银子。

    金农的故事

    金农《为马曰琯作画诗》(局部)

    诗弟子项均

    项均最初和金农是朋友,他俩经常在一起赏花饮酒。项均是高个子,高且瘦,高出金农一头。突然有一天,项均要拜金农学诗,后在其指导下进步很快。之后,他又跟金农学画梅花,同样进步迅速且把梅花画得古意盎然。时间稍长,他就为金农代笔画梅,金农认可后会签上自己的姓名。

    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杭世骏曾作诗《项均画梅歌》,其中写道:“项均不是尘中客,冰雪肝肠梅气格。霜枝铁干写前身,不向丹青使闲笔。”前两句是指项均的品格如冰雪般高洁,性格似梅花般孤傲。诗中又写:“偶然耽究作诗旨,屈首金髯称弟子。髯兮爱钱不动笔,均也甘心画不止。图成幅幅署髯名,浓墨刷字世便惊。髯也物化梅花在,屏幛时时发光怪。寒香满腹不疗饥,担向街头和菜卖。嗟今三十贫不娶,林逋即以梅为妻。”这些诗句大致是说,项均甘愿“代笔”,金农死后,他的梅花越画越好,但因为不能再为金农代笔,故而根本卖不出去。项均穷啊,三十岁了都没能娶个妻。

    金农长期居于扬州,在扬州有两个最亲近的弟子——项均、罗聘。金农有相当多的画作都是由这二人代笔的。

    刻本流传海外

    金农曾为一位居士写过一本《金刚经》,这位居士花钱将之刻在枣木上,并带了上千本到海外施予天下信佛的人。据金农记载,《金刚经》传到朝鲜、日本、暹罗(泰国)、琉球以及安南国(越南)。金农得意地说:“皆附海舶远行,散布之地,无不知中华有心出家庵粥饭僧之柔翰矣。”“心出家庵粥饭僧”是金农的号,也是他晚年画佛的“专用号”。金农一生号颇多,有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苏伐罗吉苏伐罗、三朝老民、耻春翁、昔耶居士、金二十六郎等,多达26个。

    金农也画过许多佛、菩萨、罗汉像,其中有不少被刻在石头上,又被后人拓印欣赏收藏。金农画佛因为“形”不太准,时常被当时的行家嘲笑。为此,他很生气,辩解道:“五代贯休其画罗汉,皆从梦中所见!”有人把他的“佛像”拓片装成册,请他题签,他写道:“世上一切下劣人,不得瞻睹也。”

    金农的故事

    金农《醉钟馗图》

    “戏友诗”

    清朝著名诗人梁绍壬说:“国朝题画诗以金农为最。”金农题画诗不仅写得多,也写得好。当年他学画竹,专门从龙井山僧那里买来数百棵竹子,种在自家院子里。金农画竹以竹为师,以文同、苏东坡为师,画了三年,竟写了58篇题画诗文。

    金农有张画,画面上只有一盆菖蒲,这幅画是画给他的朋友——一个70多岁的单身汉的。画上题满了诗:“蒲郎蒲郎须发古,四月楚天青可数。红兰遮户尚吐花,紫桐翻阶正垂乳……行年七十老未娶,南山之下石家女,与郎作合好眉妩。”金农用这首诗和他朋友开玩笑,“南山之下石家女”代指菖蒲。隔了一天,金农紧接着又题,以菖蒲作答的口气写了四句:“此生不爱结新婚,乱发蓬头老瓦盆。莫道无人充供养,眼前香草是儿孙。”这一首“戏友诗”,写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在金农的题画诗中别有异趣,因思维独特而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