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学习才能懂教育 下篇(深度好文)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0-09-26 447 阅读
  • 举报

    家长需学习才能懂教育 下篇(深度好文)


    家长需学习才能懂教育 下篇(深度好文)

     

    现在的儿童美术教育承载的不属于儿童的东西太多太多;为儿童着想,尊重儿童的东西太少太少。儿童画画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功利的需求,荣誉的需求,家长的需求,唯独没有儿童的快乐需求。

     

    孩子们在画得像与不像的问题上与成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儿童画画凭的是直接感受,他们认为只有突出主要的,夸张重要的就是最像。如:儿童画踢毽子的腿会比不踢的腿要长,画吃蛋糕的嘴比平时的嘴张得要大。儿童追求的像并不是生活中镜子般的真实。

     

    用传统方法教孩子的结果是立竿见影,画得很像,但这是老师灌输给孩子的,是被动接受。新的教法是孩子按老师的启发构思画面,教师在辅导时顺着孩子的思维去发展孩子的想象,是主动学习。立竿见影容易,发展想象难。被动接受容易, 主动学习难。这需要家长在认识和观念上有个提高。

     家长需学习才能懂教育 下篇(深度好文)


    家长拿着画给我看时,我说画得太拘谨,画上的东西像“拼盘”似的撮合在一起。家长说:“孩子画画时我一直在旁边,画得很认真。”其实,就是因为家长坐在了身旁,孩子在精神上才受到了很大的束缚,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了。孩子一直是在家长不断地敦促、干涉下画的。我觉得辅导孩子画画儿最差的办法莫过于坐在孩子旁不停的唠叨、干预,包括老师。实际上只有在精神上完全放松的孩子,才有可能做到自由的画和体会到画画的快乐。

     

    不懂美术教育的家长往往把自然教育认为是“山寨版”,觉得太自由不规矩,手把手传统的教育方法被认为是“正规军”。好的教育说成乱,不好的教育说成正, 这就是现实。

     家长需学习才能懂教育 下篇(深度好文)


    有的家长在教育方面知识欠缺,不能正确的对待孩子的特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名利思想太重。对孩子又缺少了解,孩子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孩子的能力怎样,发展限度和心理承受力等全然不知,就知道孩子得了奖,家长脸上就有光彩。家长对孩子有个要求,有个期盼是对的,但要有个度。太高孩子做不到反而失去信心,太低又会影响孩子的进取心,失掉了动力,不切合实际的期望最终会使家长们失望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家长们都懂,但事一旦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怎么就不懂了呢?孩子画得成功就高兴,画得失败就来气,就批评,就指责,有的还打骂、惩罚孩子。请家长想一想,天底下有没经过失败就成功的事吗?我们自己不就是在做错事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调整才变得逐渐聪明起来的吗?我们为什么能原谅自己却不能宽容孩子呢!少一点指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家长的一句肯定和鼓励的话,传递给孩子的是无穷无尽的力量和自信,胜过一千句“苦口婆心”的唠叨。

     家长需学习才能懂教育 下篇(深度好文)


    家长督促孩子画画时,有可能孩子并不想画。孩子喜欢画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愿意画,也有不想画的时候。画画仅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家长安排孩子每天要画一幅,事实上,家长是把画画当成了任务压在了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孩子会把画画当成负担,不喜欢了。

     

    启发孩子是对的,安排孩子画什么,怎么画是不对的。比如画一簇花,家长只能告诉孩子要仔细观察,不能告诉孩子这个花瓣是椭圆形,中间有叶筋,叶子边缘还带有许多锯齿齿。家长把看到的结果都告诉了孩子,并不利于孩子观察力的培养。

     

    家长总想以自己对绘画的看法或生活经验来指导孩子,而孩子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这种不是自己感受的,提前获得的所谓“经验”。给孩子少一点约束,多一点放松,孩子自己的事让他自己去办。

     家长需学习才能懂教育 下篇(深度好文)


    有家长看到孩子提笔就画就埋怨孩子画前也不想想,属于不认真。家长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家长不懂。其实,孩子在画前是有思维活动的。只是,孩子的思维不是动脑子,而是靠直觉。直觉就是思维,直觉就是画法,直觉就是步骤,直觉就是观察,直觉就是细节,直觉就是审视,直觉就是尺子,直觉就是感悟,直觉囊括了儿童写生与想象的所有技巧和过程,直觉是儿童画画唯一的正确方法。

     

    艺术的东西有时你越是想走进它看清它,反而却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当你不执意弄清楚或淡化它时却更显清晰。绘画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如果绘画能用语言或其他方法解释清楚就不是绘画了。所以,家长们不要要求孩子把自己的画处处都说得明白。


    有好多家长接受教师的教育观念,但却不接受孩子的画。听着是明白了,但一具体到对孩子的画时却又回到老路上去了,如,“画得不像”“乱七八糟”等。实际上,孩子画面上的形象是孩子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与生活中的真实是两回事。

     家长需学习才能懂教育 下篇(深度好文)


    有好多家长常常为自己的孩子能画得很像高兴。其实,也正因为孩子画得像才暴露了一些问题。像,蒙蔽了家长的眼睛,像,让家长看不清问题的实质。如果是七八岁以上的儿童画得像还问题不大属正常发展,如果是五岁以下的孩子画得越像问题越大。有的幼儿园老师为展示成绩急功近利,“抓住”一个形象让孩子“多遍重复练习”,孩子通过“训练”记住了形象,需要时再把默记住的形象进行“拼盘”。这样,家长看到的事实是,“画的确是孩子亲手画的”,孩子既没比着老师的画, 也没见老师握着孩子的手画。事实上,在这里“眼见”并不“为实”,家长看到的仅仅是问题的表面,让孩子“死记图形”的填鸭式教育蒙蔽了家长的眼睛。成人意识已让孩子失去了思维的主动性,孩子被毁掉的想象与创造的罪魁祸首就是“画得很像”。


    家长需学习才能懂教育 下篇(深度好文)


    儿童学画初始,家长往往是为了发展孩子的兴趣。然而,画着画着就“变了味” 了。开始还能尊重孩子的想法,学着学着就由“兴趣”变成了“专业”,搞得孩子很不愉快,对画失去了信心。这种现象的产生,家长起到了一定作用。急于求成, 早见成果是某些家长最现实的想法。一些教师为“生源”,屈从于某些家长的不正确要求,把遵守儿童发展规律,改为约束儿童想象的“规矩”。提前向儿童灌入美术专业知识,过早地把技法教给儿童。使儿童由兴趣爱好变成了机械训练;由直觉、感悟变成了记忆、复制。由于这些理性知识和技法的灌入,使儿童逐渐丧失了想象, 没有直觉下的主见了。或者,虽然不直接教给儿童知识,却把成人意识灌输给儿童。使儿童在“不明白”的状态下,盲目的跟从于教师技法。如5岁的儿童画出的房屋有纵深的“屋山”。这种超越儿童认知的教法,也会导致儿童的感觉丧失。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如何发展儿童的想象力,遵守儿童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感觉和看法, 重视儿童的兴趣爱好,不缺少绘画技法。


    我们好多家长看不到儿童画的可爱,读不懂儿童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绘画,说明家长还需要学习才能发现和分享儿童的成功。至少我们不能做当孩子高兴地向你展示他的作品时,家长给孩子的却是当头泼下一盆冷水的人。使孩子瞬间丢掉了自信和自尊,失去了快乐!

     

    家长需学习才能懂教育 下篇(深度好文)


    孩子画画没进步,是老师教得不行。孩子没想象力,是孩子不是那块料。画画得乱七八糟是孩子不认真。什么原因都找了,就是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指送孩子学画的家长,当她认为孩子画得不好时的做法。


    好多家长只懂得疼爱孩子,不懂得方式方法;只懂得要做,不懂得怎么去做;只懂得看见了就想说,不懂得需要怎么说,需不需要说。如,儿童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时段,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没听说过在幼儿期从来就没画过画的孩子。孩子的画与知识没多大关系,与技巧也没多大关系,与理性也没多少关系, 与孩子有关系的是直觉、直感、悟性、想象,而成人常常以理性的思维方式去约束或指导孩子。孩子在一开始画时是直感、直觉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有了理性思维,孩子的思维也就从直感逐步向理性思维转变。但家长往往不要这个转变, 从孩子画画的初始就对孩子作理性判断,这也是家长在评价孩子作品时经常犯错的一个原因。

     

    好多家长把美当成了漂亮,认为漂亮就是美,不漂亮的肯定也不美。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漂亮与美不是一回事,美也不一定就是漂亮,不漂亮的也不一定不美。美也可能是漂亮的,但漂亮的不一定就美,她们是不能画等号的。漂亮只是感官上的愉悦,养眼。美是从内里透出的一种感觉,一种精神。画的美是形式与内容、技巧与思维的高度融合,是一个画家在那个时间段里灵性的自然流露,与仅外表的漂亮没多大关系。

     

    对于学画儿童的家长来说,放弃画得像就好的想法是一种进步;选择画得像不像不重要,孩子高兴就好的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