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2-08-26 462 阅读
  • 举报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在中国画坛有这样一个传奇,

    他跨越了两个世纪,

    见证中国画坛近百年的变迁。

    他的艺术道路百折不回,

    大道存真,

    他就是朱屺瞻。

    朱屺(qǐ)瞻(1892-1996),名增钧,号起哉,又号二哉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西泠印社顾问等职,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百岁画家。

    出身富贵,课余时间喜作画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20岁时的朱屺瞻

    1892年5月27日,朱屺瞻出生于江苏太仓浏河镇的一个富商家庭,祖辈世代经营酱园生意。不幸的是,他8岁便丧母,9岁入私塾时,受塾师童颂禹的影响开始习画。朱屺瞻这个名字,就是童老师感其思母心切,据《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而取。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朱屺瞻 初秋雨后 庚午(1990年)作 68.5×68cm

    14岁时,朱屺瞻结束了私塾的学习。舅父认为朱屺瞻是块读书的料,要他继续读书,哪怕去外国留学。于是,朱屺瞻入宝山县学堂继续学业,宝山县学堂相当于后来的县立中学,采取开放态度,以“各有灵苗各自探”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正常的学习之外自由发挥。这让爱好美术的朱屺瞻大得其便,课余时间经常绘画,并尝试着将画作投寄上海的《时报》。可巧的是,《时报》的编辑十分欣赏他的作品,没过几天画作即刊出。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朱屺瞻作品

    17岁时,朱屺瞻考入了邮传部上海实业学校,即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时任校监(即校长)的是著名国学家唐文治,也是朱屺瞻的表叔。朱屺瞻在学习课程之外,仍不断自习作画。唐文治看了字画习作后,告诫朱屺瞻:“习字作画,点划皆须着力,切忌浮滑。”这成为朱屺瞻一生铭记的教诲。

    立志从艺,将爱好变为专业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1912年对朱屺瞻的艺术人生而言,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时年21岁的他考入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那时的美专学期仅一年,朱屺瞻结业后决定留校执教,并兼任函授部主任。期间他开始接触西方绘画并立志从艺,欲将爱好变为安身立命的专业,开始系统地研究油画、素描及中国画技法与画理。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朱屺瞻油画作品

    1917年,朱屺瞻东渡日本留学,抵东京后即入川端美术学校,师从日本著名油画家藤岛武二。在导师的引领下,朱屺瞻喜欢上了马蒂斯的鲜明色调。他曾说:“我爱马蒂斯的鲜明色调,无意中亦有移植之处。马蒂斯的设色与图案,都受到东方艺术审美的启示。我从马蒂斯处学得鲜明的施色和画面施色的强烈对比。对西画须多看,得其神,得其意,移来体现于国画,只是不宜在技巧和形式上做死工夫。”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红树青山好耕田

    朱屺瞻本想在日本多学几年的,可一年后,接到父亲要求返乡的家书,便从日本返回了浏河镇。回国后,朱屺瞻画了幅风景油画,尝试着投稿首届苏州美术画赛会展览,孰料竟名列前茅。从此,他研习画理不缀,还参加了以上海美专西画教授江新、丁悚、汪亚尘、张辰伯、杨清磬等为主体发起的“天马会”,那是中国大陆早期最有影响力的西洋画学术团体。朱屺瞻也以个性鲜明的画家身份登上了画坛。

    结交贤友,厚藏齐白石印章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齐白石为朱屺瞻刻印

    1930年,朱屺瞻与齐白石订交。他先是在朋友圈中听闻齐白石的大名,又在美术杂志上读到齐白石的书画篆刻。那时,上海书画家或爱好印章的人只欣赏吴派风格的篆刻,或是印风规整的赵叔孺风格。朱屺瞻的审美眼光独特,他敏锐地感觉到齐白石的篆刻风格是印史所没有记载的,具有一种沉着痛快的爽利之美。便按报纸广告上所示地址写信,商妥所要创刻的印章后随即汇款,北京的齐白石不久就寄来了印章。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梅花草堂


    齐白石为朱屺瞻题写的“梅花草堂”横额

    收到印章后,朱屺瞻爱不释手,日日在掌中观赏把玩,此后绘画写字,也都钤印此章。他还请白石老人题写了“梅花草堂”的大字,制成匾额挂在老屋的客堂上。经多年的交往,朱屺瞻得以使齐白石前后为其刻印60多方,成为南方拥有齐白石印章最多的人,在其编印的《六十白石印轩图卷》中,亦自号“六十白石印富翁”。


    朱屺瞻在豫园附近梅花草堂前的留影

    出任校董,抗日期间筹款复校

    1931年,40岁的朱屺瞻出任新华艺专的校董。为建立绘画研究室,他不惜将家产抵押,筹得款项增购设备与图书资料,并亲任主任兼导师。那时的新华艺专人才荟萃,集中了诸如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关良、丰子恺等中国画坛一大批重量级艺术家。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朱屺瞻与林风眠

    1932年,朱屺瞻经历了人生重要转折。随着日军大举进犯上海,抗日将士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极大地触发了朱屺瞻的爱国热情。他不顾严寒与肺疾,不仅积极参加抗战赈济活动,还奔走于宝山、嘉定、太仓等战场写生,描绘战争遗迹,并在当年7月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内举办《朱屺瞻淞沪战迹油画展览》。尽管处于战乱,参观者仍每天逾千名。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八大山人书画册

    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和上海的淞沪抗战后,新华艺专被侵华日军所炸毁,朱屺瞻等人顽强地筹款复校,翌年迁往新址并重新招纳学生。期间为保名画不流失海外,朱屺瞻拿出酱园老板的气概,筹款购藏石涛的《万点恶墨图卷》和《八大山人书画册》等,大都捐赠予公家收藏。

    生活失意,创作热情却空前高涨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上海中国画院收藏的《梅花草堂印存》(1959年朱屺瞻先生赠与叶露园先生旧藏)

    解放后,经过“三反五反”运动,朱屺瞻老家的田产以及他修筑的梅花草堂等也都烟消云散了。年近60的朱屺瞻成了一个没有单位、没有职业、也没有退休金的人,全家被迫住到蓬莱路一个过街楼上,家具被变卖得只剩下一张办公桌。太太去遥远的宝山上班养活全家,朱屺瞻在家独自带着三个小孩,当“家庭妇男”。街道上得知他的情况后,发给他每月24元救济金,朱屺瞻还羞于领取。不久后,政府聘他当上海文史馆馆员,第一个月领到工资,朱屺瞻马上就去街道上还救济金。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朱屺瞻正在作画

    纵然生活不如意,但朱屺瞻美术创作的热情却空前高涨。1953年,他畅游北京,回访齐白石老人,作毛笔写生画数十幅;回上海后作《潇湘烟雨图》并入选全国国画展;1954年加入华东美术家协会,并与刘海粟等同赴黄山写生;1955年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1956年,65岁的朱屺瞻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57年,朱屺瞻与钱瘦铁远游川陕,沿途考察,作写生画多幅;1958年,朱屺瞻赴洞庭湖东山、青浦淀山湖等地写生……

    重新出发,迎来创作高峰

    1959年,朱屺瞻至上海西郊和上钢五厂等处写生。这一年,朱屺瞻感到人生命运真是不可预测,遂利用朱家酱园公营合营后出让的股权收益,在上海巨鹿路西端买了一处居所作养老之所,题“癖斯居”。癖斯居似乎是一方福地,朱屺瞻在这里整理好了心情,以68岁的高龄重新出发。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朱屺瞻 又是一春风 戊辰(1988年)作 88.5×47cm

    随后的几年中,朱屺瞻迎来了一个创作高峰——1962年,71岁的朱屺瞻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朱屺瞻国画展”,展出国画130多件;10月,“朱屺瞻国画展”应邀赴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展出;次年,“朱屺瞻国画展”应邀赴西安展出;1964年,朱屺瞻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

    漫长的晚年,艺术的集大成期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朱屺瞻正在作画

    文革十年,朱屺瞻被迫停笔。1978年,朱屺瞻87岁时,被抄的齐白石所刻印章发还,他高兴而作《梅花草堂图》纪念。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文革后,朱屺瞻欣然画出了当年家乡的梅花草堂

    1979年,朱屺瞻应邀赴北京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红梅图》,又受聘为文化部中国画研究组成员和西泠印社顾问及特约画师;1981年,“朱屺瞻国画展”先后在上海、南京、成都、北京举行,激起巨大反响;同年6月应邀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作巨幅《牡丹图》、《竹石图》;1982年,电影《画家朱屺瞻》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朱屺瞻 庭院深深 戊辰(1988年)作 126×47.5cm

    1991年,100岁的朱屺瞻获首届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5年,105岁的朱屺瞻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当代中国画——朱屺瞻的艺术”展览……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1984年,朱屺瞻先生(前排右三者)向上海博物馆捐赠自己的巨幅画作

    1996年4月20日,朱屺瞻因肺部感染致急性左心衰竭在华东医院病逝,走完了他漫长的艺术人生,享年105岁。

    朱屺瞻:人淡墨浓过一生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这句名言一直被中国知识分子奉为圭臬。朱屺瞻不仅被传统文化濡染至骨,他还是位好脾气的老人。也许经历了太多磨难,朱屺瞻把一切都看得淡了。朱屺瞻活了105岁,而这漫长的晚年,正是他艺术的集大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