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的观察与思考

来源: 互联网收集【声明】 编辑:小木 发布时间:2020-10-18 610 阅读
  • 举报

    儿童美术的观察与思考 

    儿童不是画出眼睛看到的事物,而是通过观察和思考引起儿童的想象与联想, 画出自己认为的东西。

     

    儿童美术教师的工作不应单是教技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定式的方法。让错误的方法远离儿童,帮助儿童发展自己的想象和个性,是我们当今儿童美术教师的重要职责。

     

    只有经常画写生的儿童才能做到静静地观察,用心思考。好多教育专家呼吁, 要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动、植物生长,了解它们的生长规律,但实际上能做到在大自然里,仔细观察动、植物细节的,只有会画写生的孩子才能做到。那些不会画画的孩子,即便是把他们带到大自然里,他也没这个习惯和兴趣去仔细观察植物或昆虫的生长结构和细节。视而不见是大多数儿童常有状态,看见与没看见差别不大,因为他只是看,并没用心仔细观察。观察是思考,不是看,只有经过思考的看, 才叫观察。我曾对这一现象作了一个小实验,我做过一个课题《画画人民币上的风景画》。我问送孩子学画的家长,你们每天都与钱打交道,有谁能说上来,人民币背面各种面值的风景画是哪个地方吗?家长们没有一位能准确的说出。但上过这个课的孩子,每个人都知道。这就是他们都曾仔细地观察过,思考过的原因。观察与看是不是不一样呢?


    儿童美术的观察与思考

     

    用成人设定好的“语言”代替儿童画,这无疑是剥夺了儿童讲自己“国语”的权力。想象力、创造力、创新精神都会顺着这条道消失得无影无踪。儿童就会变成了一个不会思考,不会动脑,丢掉了自己的语言,用成人的思维说话的人了。

     

    画画的功能可不小,从小培养儿童洞察社会的能力,觉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懂得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局部,实际上,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都有整体和局部,主和次的关系问题。从小学会处理这些,长大后在工作中更为主动地把握这些关系,使工作目标更明确,路子更清晰,从而做出成绩。如从小没这个思考和培养,也只有从头学起,慢慢体会了。

     

    好的儿童美术教育就是把模式化造型一点一点的排出,然后,帮儿童逐渐建立自己的思考,把自己认为的应是什么样的形象画出。也就是先否定,后建立。

     

    懂得舍弃才懂得拥有,知道什么重要,才知道什么不重要,10 岁以后的儿童画画还是需要一些理性知识的。

     

    儿童美术的观察与思考


    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不失败就不知道什么是失败,在儿童学画过程中,失败更能给孩子带来探索的动力。在儿童失败的画中,大多隐藏着好多“闪光点”,急待着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肯定,去开发,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想象画是儿童的思维过程,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就是儿童画。死记是儿童按老师的要求把形象默记下来,需要时先点复制,再点粘贴就 ok了。虽然,这两点都有个记,对孩子的教育结果是天壤之别。

     

    儿童的发展是有严密的阶段性的,不要提前做下一阶段的事情。正确的引导、启发儿童的思维,在活动中发挥儿童的创新想法,鼓励支持帮助他们完成他们的想象, 才是教师的义务和职责。


    儿童美术的观察与思考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再好的教育方法也不是对每个儿童都有用。就像辅导儿童画,老师要求把主题物画大,并不是越大越好,要求色彩统一,并不是不要对比。艺术规律既矛盾着又统一着,关键是“度”的把握,有时在理论上“说不清” 的事情,在实践上并不是问题。比如,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时的制度是姓“资”还是姓“社”,现在还有必要讨论吗?


    儿童美术不是再现事物形体,而是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儿童美术不是看见什么就画什么,而是把看到后的感受画出来。

     

    儿童也有跟谁学画就画出谁喜欢的样子的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上课老师的肯定。出现的结果是,在家里,学校里,美术班里画的画在思维方式上各有不同,这都是教“画法”惹的祸。所以,画画的方法是不能教的,教给儿童的应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而不是单纯的技巧。


    儿童美术的观察与思考

     

    要相信儿童的能力,他们的观察及表现力有时让老师也为之惊叹。实践表明:越是结构复杂的东西,越是能引起儿童的兴趣,成人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方式是不适合儿童的。

     

    儿童观察事物时,不像成人先把握整体感觉,再寻找结构细节。儿童往往是先对某一点或某一细节发生兴趣,在“一大块”眼前的事物中,只画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一笔“带过”,“就事论事”意识很强。